[摘要]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新三板市場摘牌的企業數量高達709家,是此前數年總和的7倍之多。而2018年一月的牌企業數量為89家。市場人士預測,2018年全年新三板摘牌企業數量或突破1000家,新三板市場正式迎來負增長的時代。新三板摘牌企業增多的背后隱藏著什么原因呢?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新三板市場摘牌的企業數量高達709家,是此前數年總和的7倍之多。而2018年一月的摘牌企業數量為89家。市場人士預測,2018年全年新三板摘牌企業數量或突破1000家,新三板市場正式迎來負增長的時代。新三板摘牌企業增多的背后隱藏著什么原因呢?
IPO常態化吸引新三板企業
新三板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環,其上層市場即A股市場出現政策變化,也勢必會受到影響。
2016年末,證監會開始推行IPO常態化,IPO發審節奏加快對新三板企業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根據21資本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有160家企業摘牌的原因同IPO相關,包括成功IPO之后在新三板摘牌的28家企業。
但一開始,預備IPO同新三板摘牌并不沖突,理想情況下即便是IPO失敗也可以將新三板市場作為安全墊,但新三板市場與A股市場全方位的不兼容給眾多新三板企業的擬IPO之路帶來極大的麻煩,如“三類股東”、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等物理題,企業為報IPO順利只能選擇摘牌一勞永逸。
其中,族興新材的案例對擬IPO新三板企業有著深遠的影響。族興新材曾經于2014年6月開啟了IPO進程,但公司在證監會接受其IPO申請材料后忘記停牌,被股轉系統出具了史上最大罰單,這也致使公司在2017年6月在上會前一天主動終止審查撤回了IPO申請材料。
并購重組頻繁與市場制度不完善 促使企業摘牌
根據統計有104家企業摘牌同并購重組相關。并購重組致使企業摘牌的原因里很大一部分因素同交易的需要和法律的限制有關,一般情況下新三板企業被收購之后,需要變更公司形式,因此需要摘牌。
但2017年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因為新三板市場制度不完善影響并購重組交易的原因先行摘牌離場。
如非交易過戶在新三板無法適用的情形,上市公司銀江股份(300020.SZ)收購新三板掛牌公司智途科技(832282)的案例便具有代表性。銀江股份收購智途科技的方案中,股份支付的部分并不能滿足中登規定的情形,但新三板市場也沒有完善相應的制度,最終由于新三板尚未建立特殊情況的非交易過戶業務流程及具體實施管理辦法,股權過戶手續未能如期完成,銀江股份終止了此次并購重組方案,改用全部現金支付的方案,繞開了非交易過戶這一環節。
新三板企業受到懲罰性措施被動摘牌
根據全國股轉系統的規定,如果掛牌企業未能在規定時間公布半年報和年報,將被強制摘牌。由于企業數量突飛猛進,2016年年報披露窗口期,未能按時披露年報的企業數量也大幅增長,根據全國股轉系統披露,共有126家企業未能按時披露年報面臨被強制摘牌的局面。而2017年半年報披露窗口期也有33家未能按要求披露。
另外,2017年全國股轉系統對私募機構掛牌進行了最后的整改清理,最終有6家私募基金未能達成整改要求被全國股轉系統強制摘牌。除了上述主要因素之外,企業認為掛牌成本高,掛牌效益低等其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摘牌。
三板摘牌企業增多的背后隱藏著危機
對于頭部企業來說,目前新三板并不是一個獨立市場,未來市場的空間很難看明白,因此當IPO和并購開始活躍之時,企業堅定離開這一市場。華強智慧網小編還了解到,新三板市場定位的不明晰帶來的是政策供給的遲緩以及實施效果不及預期。眾多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在2016年后均反饋掛牌新三板在付出高昂財務成本和信息披露成本之后并沒有獲得企業預期的收益,因此摘牌成為必然選擇。
一段時間,隨著IPO發審加速,新三板市場被認為是預備板市場,但與A股市場制度的脫節給擬IPO企業造成了極大的時間成本。
新三板對自身的定位日益模糊,又無法給上市企業帶來預期收益,華強智慧網小編覺得,這種摘牌企業增多的情況還將持續,最終走向如何還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