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看過獅城舌戰的人,對于那些辯手在臺上的精彩辯論應該都有深刻的印象。侃侃而談,縱橫捭闔,鎮定自若,一語中的。而歷史上最著名的辯手則非諸葛亮莫屬。只身入東吳,面對20多位東吳謀士,諸葛亮一一駁斥,最后讓東吳謀士啞口無言。如今,如諸葛孔明一樣,能言
6月18日,舊金山IBM辦公室,人工智能在一場辯論賽中擊敗了人類頂尖辯手。參戰的是IBM Research最新推出的AI系統Project Debater,它的對手是以色列國際辯論協會主席Dan Zafrir和2016年以色列國家辯論冠軍Noa Ovadia。
IBM研究對話式人工智能已經多年,此前推出了“沃森”,Project Debater是最新的成果。據IBM官方介紹,Project Debater是第一個可以在復雜話題上與人類辯論的AI系統。
Project Debater通過處理大量文本,就特定主題構建出有良好結構的演講,提供清晰明確的目的,并反駁其對手。最終,Project Debater將通過提供引人注目的,以證據為基礎的論點并限制情感、偏見或模棱兩可的影響來幫助人們推理。Project Debater的外形不得不說有些“嚴肅”,如上圖所示,Project Debater的外觀就像是一塊黑色大石頭,在屏幕上有三個漂浮的藍色小圓。
Project Debater進行了兩場表演賽,在第一個話題中,Project Debater持正方觀點“政府應該增加空間探索的費用”,而人類辯手持反方觀點“政府不應該增加空間探索的費用”。第二個話題中,Project Debater持“遠程醫療會在醫療中占據更大的比例”的觀點,人類辯手反之。
辯論賽的流程是四分鐘開場演講,四分鐘反駁和兩分鐘論證總結。人類辯手首先發言,然后Project Debater進行反駁。據外媒Engadget報道,Project Debater拋出了不少自方觀點,同時還根據對手的發言對了反駁。
VentureBeat的記者稱,在太空探索的話題上,Project Debater并不是簡單地引用Wikipedia上面的資料,而是試圖去理解辯題,整合多方信息。在辯論中,Project Debater能夠引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Sheikh的一系列言論,或者是德國經濟事務部長的報告中指出的太空探索所能提供的工作數量。但是為了避免犯錯誤,Project Debater沒有直接引用其對手的言論。一共有40名成員參與投票,在天空探索的話題上,Project Debater比Dan Zafrir多獲得了9票,贏得了比賽。
Project Debater確實也犯了一些錯誤,或者給出一些過于大膽的論斷,例如,它論證說,太空探索比更好的公路、更先進的學校、更好的醫療更重要;又或者,它在論證的中間說出了“Scott Pelley配音”,這通常是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中播報者會說的話。
IBM Research首席調查員兼Project Debater創造者Noam Slonim說,Project Debater項目六年前就開始了,而在兩年前才開始能夠參與人們的辯論。Debater的辯論智能來自于數以億計的期刊和報紙文章。
比賽之前,Project Debater并不知道辯題。除了辯論開始的問候和笑話之外,論辯的陳述都是Project Debater自由發揮的,沒有固定的陳述詞。當Project Debater獲得一個新的話題時,它會在其文章語料庫中搜索與該主題相關的句子和線索,用來支持其辯方論點。根據所有的相關內容,它會試圖去理解辯論的主題,然后組織自己的陳述。
據了解在今天的演出之后,Project Debrator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參加一場延長的辯論,隨后可能會舉行一次研討會,學者可以提供他們對Debater表演的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