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來到的時候,我們彈冠相慶,因為大數據讓賣家“比我媽還了解我”。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我們接受的服務更個性化。
大數據來到的時候,我們欣喜萬分,因為大數據讓賣家“比我媽還了解我”。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我們接受的服務更個性化。但不幸被“殺熟”的各位,正在大倒苦水。筆者不禁想:大數據究竟是助手還是幫兇?它的真面目真的如我們所知嗎?
大數據“殺熟”的底氣來自哪里
去年年末,網友“廖先生廖先生”發布微博稱,自己在某旅行網站訂房時發現,酒店的柜臺價遠低于網站給自己的報價,而使用朋友的賬號查看,價格也低于自己先前查詢的報價,與柜臺價格持平?!傲蜗壬硎尽恍夜适碌陌姹竞芏?,但是這背后都藏著一個問號:為什么大數據比你的內衣還貼心,比你媽還了解你?
什么是大數據?套用大咖Simon Matthews的話回答:
大數據就像青少年性愛:每個人都在談論它,卻沒有人真正知道要如何去做,每個人都覺得其他人在做著,所以每個人都聲稱他們也在做著。
按照知乎上的說法來舉例,我們要測量某個韭菜地的溫度,如果整片韭菜地只有一支溫度計,那這支溫度計就要十分精準,不能故障,但也意味著它會很貴。換句話說,就是不能有任何雜亂或出錯;相反的,如果我們今天在葡萄園里放了100支溫度計去測溫度,就可以用便宜一些,簡單的溫度計測出很精準的溫度。
100支溫度計代表的是量大,盡管其中幾支可能不那么精準,但卻可以收集到大量數據。比起只靠一支溫度計來說,更可看到全貌,代表全體。把韭菜地換成微博、淘寶、知乎各大留下我們蹤跡的app場所;把可憐兮兮的韭菜,換成主人公我們;用于測量的溫度計,替換成各大數據收集、處理、應用工具。
這,就組成了,所謂的大數據。
你在社交網絡的評論,餓了么一個習慣的點單,微博一個不經意的轉發,淘寶順手點開的店鋪,知乎一個嫻熟的點贊。這些看似沒有關聯的數據,被暗中悄悄收集整理,堆砌成一個完整的自畫像,有時候你潛意識里還沒意識,大數據就幫你挖掘完了。
接著要問下一個問題了。
大數據是萬惡幫兇嗎
為大數據的“殺熟”行為究竟是情有可原還是坐實幫兇,我們需要分析分析。
消費者天然反對價格歧視,但是我們卻不能忽略商家策略。
有這么一個例子:同一架航班經濟艙的機票,必須賣同一個價錢,那么商家就要考慮,我怎樣才能掙最多的錢?以前可以對提前買票的人給出優惠,那樣時間寬裕的人就可以選擇這種低價票。但現在不行了,那航空公司就要算出一個價格,使新價格下的總收入至少和以前持平。結果就是一些臨近截止時間才買票的人付出的費用更少了,而過去那些能夠得到優惠的人要付出更多金錢。實際上是后一種人在補貼前一種人。
而我們知道,那些時間寬裕的旅客,往往是時間成本較低的,其收入水平通常也較低。而到最后一刻才買機票的通常是商務出行,這種人一般收入較高,時間成本也較高,所以即使價格更貴他們也要買。所以這禁止航空公司進行價格歧視,航空公司就只能收取一個固定的價格,結果是讓“窮人”掏錢來補貼“富人”,這是不是違背了我們制定政策的初衷?
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大數據很懂你但是不愛你。
大數據為什么總是欲求不滿,想24小時跟著你,得到你全部的數據和隱私?過年前夕,支付寶年度關鍵詞火爆了朋友圈。溫暖、快樂、柔暖、旺、潮、才華、顏值正義、懂得、堅持、小確幸、純真……這幾十個關鍵詞從早上一直刷到了晚上。但是大家正忙著站隊、吐槽、哭窮,玩梗的不亦樂乎的時候,岳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岳屾山在微博上曝出支付寶發關鍵字的時候,我們也被偷偷簽了協議:
我們的信息和隱私就是大數據商人們的金礦,我們就是被開采和收割的對象。但華強智慧網筆者認為,盡管大數據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幫兇,但是大數據技術同樣可以成為維護個人數據安全、防治監控的利器。
|